近年来,区卫生健康局党委深入贯彻区委“清廉奉化”建设总体战略部署,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狠抓政治生态、制度治理、源头治理、改革治理、监督治理五大体系建设,着力打造“三廉防线”,推动构建体系科学、施策精准、效果可见的清廉氛围,纵深推进“清廉医院”建设,为全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提供坚强保障。
压责“促廉”,筑牢“不敢腐”的思想防线。
深化“四责协同”,高位推进清廉医院建设。
强化党建统领。提级区委办印发《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》,全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各环节。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医院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考核,倒逼清廉医院建设责任落实。
强化监督责任。探索建立局党委班子“巡回包干联院”监督指导模式,成立7个巡回指导组,班子成员“一对一”定期驻点开展调研指导和廉情分析,抓好廉政风险整改落实,通过倒排时间节点、定期汇报进度、挂图销号整改,推动监督责任有效落实。
强化队伍建设。局党委下辖3家医共体配备专职纪委书记。充分发挥纪检干部监督职能,出台《医共体纪委履职细则》,建立挂职锻炼机制,探索实施医共体纪委书记由局党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“双重领导体制”,切实消除同级监督的“真空地带”。

召开卫生健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会

开展党风廉政集体谈话
制度“固廉”,构建“不能腐”的权力防线。
聚焦重点堵点,推动制度建设标准化规范化。
深化基层权力监督。坚持从“小”处着手,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监督管理实践,以“晒清单、走流程”为基础,围绕“一事一图一流程”,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,打造《医院版基层权力监督指引》。通过强化重点领域监管,2022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指标大幅提升,群众健康获得感显著提升。如全区4家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大幅下降,达到120.08元;三四类手术、微创手术、疑难杂症救治率分别上升4.76、1.2、0.3个百分点;区域就诊率达到99.36%,提升0.84个百分点。
深化审计风险防范。加强廉政风险源头防控,出台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清单》,围绕医疗卫生机构多发易发风险点,梳理预算编制执行、重大经济事项决策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医改控费、基建工程、物资管理、财政收支、下属单位监管等9大类31项重点风险清单,针对每项风险点列示风险内容、主要表现形式和政策依据,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。
深化清廉场景应用。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,以医疗设备采购为抓手,打造清廉医院建设应用场景。以“分事行权、分岗设权、分级授权”为主线,制订实施《奉化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》,创新决策、采购、监督“三权”分离模式,局党委全程监督医疗单位大型设备采购公开市场征询环节,实现公权力运行阳光透明,2022年节约预算资金千万余元。

清廉医院“基层权力监督指引”上墙

交流研讨“医院版基层权力
监督标准化工作体系”
品牌“赋廉”,营造“不想腐”的清廉防线。
坚持示范引领,打造“一院一品”清廉工程。
织密数字“护廉网”。区人民医院运用“监督执纪+大数据+互联网”思维,探索建设“清廉医院数字化平台”,结合医院实际打造“公开公示、合同管理、阳光来访、医德医风、廉政档案、和谐医患”等一期数字化建设模块6个,实现重要环节实时线上监管,基层权力监督覆盖率、实效性大幅提升。

区人民医院医共体纪委运用清廉医院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监督

区溪口医院医共体纪委对药品、设备、基建、服务和大宗物品的采购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。

区妇保院纪检监察干部对药品耗材进行跟踪监管
当好监督“前哨兵”。区中医医院将清廉医院建设与科室业务管理紧密结合,探索实施“清廉科室”建设工作。构建“预防-监管-督办”为一体的防控体系和闭环式监管长效机制,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“动态量化巡回式考核”。医院门诊及住院均次费用、药品费用、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数据逐年下降,百姓的就医负担显著减轻。

区中医医院医共体纪委开展“清廉科室”查房
管好医院“钱袋子”。萧王庙卫生院探索推行采购“双重”管控模式,实行检验试剂由检验科、药剂科“双重”管控的采购制度,将试剂损耗纳入科室绩效考核,在有效杜绝“领导一人说了算”“选择性备案”等不良现象的同时,医疗耗材成本明显降低,廉政风险显著降低。通过权力规范运行、风险常态提醒、监督全面覆盖,该院先后荣获区级、市级清廉医院建设示范标杆单位,首届“基层清廉建设(浙江)十大经验创新提名奖”,“宁波市清廉建设典型基层单位”等荣誉。

获评基层清廉建设(浙江)十大创新经验提名奖



“四诊促廉”“清廉处方”文化长廊